故宫博物院半年十次丑闻 新浪NBA直播新院长能否扭转颓势?

2013-03-10 12:57


据《法制晚报》报道 昨日上午,记者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证实,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不再担任院长职务。故宫博物院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新院长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任。当被问及新院长上任后有何新政策新举措时,故宫方面表示,目前新院长正在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接,待有进一步消息将向媒体公布。

单霁翔

1954年7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江宁。

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高级建筑师,注册规划师。1992年1月至1994年5月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1994年5月至1997年8月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1997年8月至2000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区委书记。2001年1月至2002年8月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2002年8月开始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新浪NBA直播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单霁翔从国家文物局局长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行政级别并未提升,仍为副部级。单霁翔直接与文物管理工作发生联系的,有两个阶段。一个是1994年5月,单霁翔出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与文物管理直接发生了关联。第二阶段是,2002年8月至今,单霁翔出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出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后,单霁翔多有对文物管理方面的见解和言论见诸报端。在去年底的一次亚太地区博物馆馆长高层论坛上,单霁翔曾指出国内博物馆界存在的种种问题,“日前进行的藏品腐蚀调查令人触目惊心,(馆藏文物)每年损失数以亿计。”

他认为,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不力、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5月11日在“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他特别谈及故宫失窃一事,表示自2009年以来,博物馆安全案件呈现反弹趋势,故宫失窃敲响了文物安全的警钟。

2011年5月以来,故宫突然爆发出多件丑闻,让公众首次以非游客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座皇家宫殿,也让故宫博物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2011年10月2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广州参加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饶宗颐书画艺术学术座谈会,针对展品被盗、哥窑瓷器被损、建福宫私人会所等十件丑闻作出回应。他表示:“具体的事情我不再细谈,这反映了我们在管理上出现了疏忽,我们也提出了改进意见。”谈及故宫2011年连连“失火”的原因,郑欣淼认为,这十件事情情况不同,原因不同,问题很复杂。

 

郑欣淼

陕西省澄城县人,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

2002年9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1992年前在陕西工作,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研究室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秘书长。

1995年9月调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8年12月至2002年9月任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2年9月至2008年10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

前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全体大会,文物局机关全体成员与直属机关领导出席。文化部部长蔡武宣布,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接任单霁翔成为国家文物局新局长。

而后,在故宫博物院的中层会议中,蔡武宣布单霁翔成为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今年10月将满65岁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离任。2002年9月,郑欣淼开始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算来有近10年的任期。

有与会者称,他在会议上落泪。另有与会者称只是情绪激动,并未落泪。一位故宫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郑欣淼任故宫院长10年,对故宫感情深厚。

去年5月以来故宫负面事件频出,失窃、别字、文物损坏等种种事件被归纳为“十重门”,体现出公众对故宫的信任危机。

郑欣淼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将在今后加强信息公开和引进监督,建立故宫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机制。

2011年12月间,他还接受媒体采访,谈及他对故宫这样的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理解。

关于单霁翔

同事眼中是“工作狂”

学城市规划的单霁翔,1971年参加工作,1992年至1994年任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后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山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城市规划科班出身,加上文物、规划部门的任职经验,让单霁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2002年8月,单霁翔出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任期间,他着力推动大遗址保护;历时10年、全国2600多家文物收藏单位近万名文博工作者参与的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全国166万余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告别纸质卡片手写登录的时代,实现数字化管理;历经5年,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汇集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圆满完成。

这些工作成效的背后,是单霁翔“工作狂”的形象。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对单霁翔的评价是两个词:勤政、廉政。“像这样的干部,现在太少了。”谢辰生说,单霁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节假日也在全国各地考察文化遗产。

接近单霁翔的人士说,一些地方官员想要向这位局长“示好”,考察结束往往会送些礼品,对此,单霁翔有他自己的招数:他把汽车后备箱的钥匙紧紧抓在手里,谁也别想往里塞东西。

汶川地震后,单霁翔是第一批奔赴灾区的人之一。当时灾区的一些文物受到损坏,单霁翔带队到一线考察。当时余震非常厉害,谁也不知道第二场灾难会不会降临。为了考察羌族碉楼受损情况,单霁翔不听劝,一个一个钻进去NBA直播热火,哪里有裂缝,哪里有破损,硬是看了个遍才罢手。随行人员悄悄评价他“太拼命”。

单霁翔主持国家文物局的十年,正是全国文保工作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严峻时期,他的“狂热”与坚守,同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时期两相碰撞,这是他的无奈。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与上次普查相比,全国共有4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旁边的工作人员回答完毕,单霁翔拿过话筒,继续补充:“文物保护工作现在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时期,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会对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损失。”会下,他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没架子”的官员

脚上是适合田野考古调查的老北京布鞋,语言鲜见“官员体”的痕迹,胖墩墩的身材加上平和的性格,让这位省部级高官显得有点“土”。与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同,很多和他相熟的人说,单霁翔的性格在官员中同样算得上“另类”。

“没架子”是第一个高频词。一位多次采访过单霁翔的记者回忆,在每年全国“两会”的会场上,他是最有亲和力的委员之一,他会热心地将记者请进房间,对于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会热情地打开电脑,帮记者拷贝资料。

在同事眼中,单霁翔没有所谓“官员层级”的概念,只要他知道哪里有文物受损,就会直接找相关官员,不论级别,不厌其烦地去讲道理、摆事实。

也是这个“没架子”的人,屡次出语惊人,仗义执言。在全国“两会”上,他的提案总是受到媒体关注。“联合国机构质询故宫保护”“建议故宫‘逐客’”,单霁翔一向以“敢说”著称。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单霁翔看到媒体的报道后,坚决站在保护一边。在他的支持下,媒体的舆论监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梁林故居得以保存。

年近半百读博士

单霁翔拥有高级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职称,2003年,年近半百的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200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这样的学历背景,让这个省部级官员具有学者风范。

在任期间,单霁翔几乎以每年一本专业书籍的速度推出自己的著作。身边的人说,单霁翔出书跟一般官员出书有几个不一样的地方。第一,他从不占用工作时间写书。据他的一位同事说,单霁翔所有的书稿都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马上”“厕上”“枕上”成了他的学习时间。第二,他从不用公款买书送人。

工作之余,他会参与一些学术性的论坛。一两个小时的讲座,纵论古今中外,只要一讲起文化遗产保护,他就滔滔不绝。

这种学术研讨类的活动,他基本上不拿稿子。边放PPT,边讲述自己在国内外各地文化遗产地考察的心得、体会、思考,照片上的每一处建筑、每一条街巷,他都实地进行考察过,这些用双脚丈量过的地方,又何须照本宣科?

“每一次跟他采访,都会对文化遗产有更新的认识。他总是能给你更深刻的角度和思考。”一位多次采访过他的记者说。

在他的倡导下,近年我国对传统文物保护的理念有了新的转变。从文物到文化遗产,从单个文物保护到整体保护,从“古董”保护到近代遗址纳入文保范畴,理念的改变正与世界接轨。

故宫系列事件发生后,单霁翔曾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故宫必须认清自身的两个身份,一个是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身份是博物馆。“博物馆能干的事,新浪体育NBA直播不一定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能干的事。”他指出,所有文保单位必须死死把握住两点:首先,一定要确保文物安全;第二,要突出公益性。“注意,这不仅仅指的是收入必须公开透明,收支两条线。空间本身就应该是公益的,所有这些开放单位都是为社会民众服务的,不能只为一部分人服务。”单霁翔语气坚定。

对于单霁翔的故宫履新,90高龄的谢辰生老先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希望也相信他能搞得好,不要再出问题了!”